在京都舉行的IVS秋季活動上,12支團隊亮相Launch Pad,緊張的計時demo中有些奇葩的創業項目,也有不少有趣的創新思路。36氪來到現場,一起看看日本的“起業家”有什么創意吧:
1. 用視頻作為面試第一關的rec.me
找工作這件事光靠簡歷是不行的,有時候還真的非得讓招聘方和應聘者對上眼。所以在多媒體時代,視頻會成為簡歷的另一種疊加。第一個出場的rec.me就是這樣,可以讓用戶通過客戶端針對不同的職位錄下視頻。rec.me面向公司HR和應聘者有兩個客戶端,在應聘者這邊,他們可以看到詳細的招聘職位介紹,并在界面下上傳自己帶視頻的簡歷。
而在HR這邊,他們可以在PC上對視頻等簡歷進行查看和篩選,并可以在網站上做到通過和郵件通知,這對HR來說更省時間。目前已經在用rec.me視頻面試方式的已有不少知名公司,如星巴克等。
在正式面試之前先看到視頻的產品在國內也有不少,而日本的rec.me則是將這種視頻變成可錄制、簡歷疊加,并面向商家做服務,這個角度還是比較新鮮的。在現場rec.me表示他們除了發展日本用戶,也在中國開始發展學生用戶,預計在3年內都在東亞發展。
2. 美容美發生意hair mo
和我們這邊將美容美發生意搬到移動互聯網上類似,日本也有不少類似的產品。而且走在日本街頭你會發現發型師上街推銷的情況更加常見。在這樣類似”Model hunting“的拉單壓力下,美容師往往有很高的離職率。
那怎樣可以讓美容美發師更好地吸引顧客和他們交流呢?日本的hairmo應用希望通過移動互聯網幫美容師和顧客做更好的銜接和交流。和大多數美容美發O2O類似,Hair mo面向美容師和消費者有客戶端,在應用內消費者可以查看美容師的排期做造型的時間預訂,并且可以和美容師在應用內溝通。而這個應用對美容師的要求也更為嚴格,需要驗證照片、職業身份等,以保證后續服務體驗的質量。
3. 奇葩的軟硬件健康解決方案Virtual Cycling
和我們類似,這邊的人也是信誓旦旦地說要減肥——去辦健身房會員——然后到了第二年卻發現自己沒去幾次,他們第二年的Gym退會率高達70%多。是什么原因阻礙了我們的運動呢?Virtual Cycling的團隊經過調查發現大家不愿意運動的三大理由是:單調、花時間、感到孤單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們對踩單車機器的耐心很差,平均踩4分20秒就不睬了。
而Virtual Cycling就是希望通過在單車機器和人身上放傳感器而達到減少寂寞感覺,騎車不單調的效果。通過傳感器和Google Earth的結合,用戶可以邊踩單車機器一遍通過屏幕體驗虛擬旅行。機器面前的屏幕可以實時反映出用戶在虛擬地圖中的運動情況。人往左傾表示左轉,如果你騎得快,你還會在屏幕的地圖中飛起來,并可以讓連接傳感器的風扇給你吹風,讓感官更真實。測試中使用Virtual Cycling的人可以將4分20秒的耐心變成34分鐘,用戶還可以和朋友一起玩(都顯示在地圖上)。
目前這個產品初期的定價為3980yan+每月300yan的服務費,向企業、健身房和家庭用戶開放購買。
4. 做移動應用、網站用戶行為分析的userdive(第五名)
類似上過我們開放日的“邦分析”,Userdive也是一個幫助用戶行為分析的產品。Userdive支持用戶在手機及PC上的使用行為追蹤。通過用戶行為可視化的記錄(視頻),開發者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用戶在哪里推出、翻頁和鼠標移動的軌跡,并得到熱點圖。
目前Userdive收費為一個月5萬yan,已經有包括Softbank、樂天的公司在使用他們的產品,計劃14年會進入中國、印度尼西亞等國家。
5. planBCD——做A/B測試也可以像做PPT那么簡單(三等獎)
想做網站界面的優化做A/B測試沒錯,但在這之前設計師需要出合適的方案才行,這需要他們做更多的工作,而planBCD可以幫公司更快生成A/B測試的B方案,并提供后續的統計。只要將plan BCD的一段javasript代碼放進網頁里,非專業的設計人員也可以通過拖拽PPT圖片一樣對網頁做重新的規劃,從而快速實現出B、C、D等方案用于A/B測試。
6. 做第三代驗證碼——Captcha(一等獎)
怎么在輸入驗證碼這一關確認出用戶是人還是惡意機器呢?光靠越來越難辨認的字母驗證碼已經不夠,日本的Capy Inc決定用另一種方式,他們制作的Captcha將”設計“和”驗證碼“相結合。用戶在需要被驗證的時候,網頁不再是讓你輸入數字,而是讓你玩一個小游戲,將拼圖碎片或其他圖片元素放到合適的位置上。比如說,驗證碼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小女孩的形象,需要你給她穿上衣服鞋帽等,也有可能變成一個還空了3塊拼圖的圖片,需要你把剩下的拼圖放到正確的位置。
Captcha同樣和其他驗證碼一樣支持后臺統計,并有免費(驗證碼即廣告)和增值(做自己想做的形式)的商業模式。
7. 游戲和學習關系緊密——Drecom和Smacolo platform將學習變游戲
這家公司有兩個產品,分別是目前還只專注在英語學習復習的Drecom——類似游戲的學習應用和Smacolo的社交型學習平臺。Drecom產品會根據用戶的學習行為不斷變化學習和復習的難度,提供有趣的復習小游戲。而Smacolo platform則是可以和朋友一起在線學習的平臺,平臺內會有一個電子寵物式的虛擬形象,它會跟著學習的進度做進化。在之前我們已經報道過不少和寵物養成有關的產品,萌寵不僅可以在提醒喝水、告訴自己要多運動,現在還能督促自己學習。
未來這家公司會增加英語以外的其他學科、專業考試。
8. Flier——10分鐘看完一本書,讓你只讀書的精華(第四名)
在這個急功近利、信息爆炸的時代,花很多時間看完一本書有時是奢侈的,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精讀。
Flier就順應了這樣的潮流希望將一本厚書變成5頁的精華摘要,方便讀者更快把書讀完。到目前為止,Flier已經和日本20家出版社合作,而且有專門的專家做摘要,由出版商做檢查。
在推出產品后的1個半月內,Flier已經有6家大公司包括IBM在使用。團隊相信這樣的市場可以在日本找到100萬的潛在用戶。
9. 讓小孩安心使用Android設備的教育類app
調查發現,家長對小孩接觸的應用是有不同態度的。相比起玩Facebook、Line,家長更愿意讓小孩看Youtube視頻,他們不太為Youtube感到不安。Smart Education Inc.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,開發了一個專門針對家長和小孩的垂直視頻應用,這個應用可以將youtube中小孩可看的內容分類整理,并可以根據家長需要做定制的內容,還帶有應用管理功能(有點小Launcher的感覺)。
在應用推出2個月后,應用的留存率還有60%。他們很快會推出iOS版本的產品。
10. 讓長期工作加班的爸爸和孩子更親密
小孩在長身體期間通常是早睡早起的狀態,一些做爸爸(也可能是媽媽)的回家時間可能比小孩睡覺時間還晚。那怎么讓在外工作的家長也能和小孩愉快交流呢?類似硬件Toymail的軟件解決方案或許是可能。不在家的家長可以在應用或PC上通過可愛的人物形象(小熊、貓、圣誕老人等)和萌化的聲音跟小孩交流。
在卡通、Avatar流行的日本,這家公司希望用B2B2C的方式做生意,應用內的人物形象可以定制成特定的卡通人物或名人。
11. 給異地戀情侶用的奇葩Vinclu裝置
Vinclu的創作人之所以做一個跟異地戀有關的產品,是因為他曾經有段感情,因為畢業工作后異地戀而慘淡結束。對于異地戀情來說,他覺得手機這東西還是很難將自己的感覺跟對方分享,于是他做了個略蛋疼的小裝置。
一個小鳥樣式、插在耳機口上的小燈可以根據GPS和方位在異地戀情侶想念對方、指向對方方向時自動發光。此外他還做了更大只的鳥,當兩只鳥遙望的時候,小鳥就會唱歌。
12. 用開源硬件做DNA增幅器(二等獎)
這家只有一對夫妻和一只貓的公司做的是DNA增幅器(DNA監測公司需要的),在成本上他們已經能夠讓機器變得比市面上的DNA增幅器更便宜,此外他們還將硬件開源了出來。 在大學期間,創始人還做過一個自行車飛機(騎著騎著就飛起來了,慢慢騎再落下來)。
以上12個創業項目,你覺得哪個有趣,哪個可行?